水下通信技术长期以来面临着成本与性能难以兼顾的挑战。传统的水下通信设备往往依赖于声学通信或射频通信,但这些方式在浅水环境中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声学通信延迟大、带宽低;射频通信在水体中衰减极快,传输距离十分有限。而更为棘手的是,传统设备为了实现水下防水,必须采用复杂的金属水密舱结构,并通过精密的机械加工和密封技术来承受水压,这直接导致了设备成本的急剧上升和维护的复杂性,使得许多对成本敏感的应用领域望而却步。
在这一背景下,采用蓝绿光进行通信的水下通信终端提供了一种面向浅水应用的解决方案。这款产品的特点在于其使用蓝绿光通信并结合了低成本的防水结构设计。
其通信技术采用了特定波段的蓝绿光。自然光中,蓝绿光波段在水中的衰减系数最小,穿透力强,被称为“水下通信的窗口”。这款终端利用LED或激光二极管发射经过调制的光信号,接收端通过光电传感器进行捕获和解调。这种方式实现了高于声通信的传输速率,可支持视频、传感器数据等内容的传输,同时延迟较低。其通信距离在清澈的浅水环境中可达数十至上百米,适用于养殖监测、水下机器人控制、潜水员通信等典型浅水应用。
该终端的防水结构采用ABS工程塑料外壳并填充环氧树脂实现密封。ABS材料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通过注塑成型构成外部壳体。内部电路及光学元件则通过环氧树脂灌封进行包裹固化,形成物理隔离以达到防水和耐压效果。这种防水方式的主要优势在于成本较低。由于省略了传统金属水密舱结构,避免了复杂的机械密封设计和精密加工,从而大幅降低了材料与制造成本。
基于上述通信和结构设计,这款水下光通信终端体现出较高的性价比。用户能够以较低成本在浅水区域获得高速数据传输能力,适用于对设备价格敏感的应用场景。例如,在水产养殖中可用于传输水质和监测数据;在水下观光中可为潜水者提供信息辅助;对于科研教学机构,也降低了开展水下实验的门槛。
该终端主要针对浅水环境设计,光学通信特性使其在浑浊水质中性能会受到影响。它并非用于替代深水通信设备,而是在特定适用场景内提供一种经济型选择。




